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新澳门彩最新开奖记录 > 新闻动态 >
在非遗保护传承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如何让古老技艺和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一艘名为《大运之舟》的金银细工摆件,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为这道命题提供了精彩的答案。
《大运之舟》摆件由国家级非遗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学斌与弟子陆斌等联袂打造,融合金银细工技艺与千年运河文化,将6米长的金奖巨作微缩成46厘米的“掌上龙舟”,大大拓宽了其作为艺术品的适用场景与市场接受度。这不仅是对千年运河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一次以创新姿态传承非遗技艺的生动实践。
微缩创新拓展非遗传承之路
《大运之舟》摆件长46厘米,高28厘米,宽16厘米,由方学斌与徒弟陆斌等耗时一年创作完成,原型为方学斌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同名作品,摆件是后者的微缩版。
展开剩余79%在造型设计上,作品以龙文化和隋唐建筑特色为主题,形成了“回廊缭绕、楼台亭阁”的皇家建筑风格。龙身为船,龙须灵动,龙鳞细密,龙头威严昂首,尽显华夏图腾的磅礴气势。船上楼阁层叠,飞檐翘角,门窗雕花,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虽然在体量上缩小了,但在艺术表现上却丝毫不打折扣。方学斌介绍,他们综合运用了金银细工制作中的多种传统技法:“弹”使金银片材产生立体感,“錾”刻出精细纹样,“雕”塑造形态,“镂”空形成虚实对比,再加上掐丝、珐琅、镶嵌等装饰技法,使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金碧辉煌、雄浑壮丽的艺术效果。
谈及创作《大运之舟》摆件的初衷,方学斌表示,《大运之舟》荣获金奖后,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一精品走近更广泛的人群,微缩版摆件体量虽小,但造型灵动,层次分明,是收藏、馈赠、陈设摆放的艺术珍品,而且造价更为合适,更易被市场接受。“希望通过这一创新,使《大运之舟》从展览馆走向更广阔的礼品市场和艺术陈列场所,传承运河文化,扩大非遗技艺的影响力。”
运河情怀孕育工美奖金奖巨作
“作为在大运河边成长起来的扬州人,我对中国大运河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方学斌在采访中这样说道。这份深厚的情感,成为了《大运之舟》创作的最初动力。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消息让方学斌深感振奋。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对运河文化价值的世界级认可。而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扬州金银细工,其独特的“弹、錾、雕、镂、掐丝、珐琅、镶嵌”等技艺,代表着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高峰。作为扬州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方学斌从事这一技艺已有50年,他始终在思考如何将这项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的精湛技艺与时代结合,创作出具有当代价值的作品。于是,有了这件融合千年运河文化与传统非遗技艺的匠心巨作——《大运之舟》。
为了确保了作品的历史准确性和文化内涵,方学斌带领团队走访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文博机构,与众多专家教授交流研讨,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样式。《大运之舟》长6米、高3.6米、宽1.6米,于2015年创作完成,并荣获该年度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传统工艺当代生命力的肯定。”
让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从获奖作品《大运之舟》,到同名微缩版摆件,方学斌通过艺术创作,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既是对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致敬,也是对金银细工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诠释。
在方学斌看来,从《大运之舟》原作到缩版摆件,也是一种传承模式的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理念体现为两个方向的努力:一是继续创作代表传统工艺高峰的艺术精品,保持技艺的高度和专业性;二是研发创新更贴近民众生活的作品,让非遗技艺和文化蓬勃发展。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应该适应时代技艺的潮流,和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及先进科技相结合,使古老优秀的非遗技艺更加具有传承拓展的生命力。”方学斌说,让非遗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及广大的艺术品市场,正是非遗传承保护的方向和目的。
《大运之舟》摆件是一件精益求精的艺术精品,也是一艘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文化之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朱桂艳)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董明
三审 晖军
发布于:江苏省
下一篇:没有了
